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富陽區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配置現狀,為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提供參考依據。方法:(1)采用普查法對該區25家接種門診的所有預防接種從業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人員基本信息和工作強度;(2)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對納入研究的1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和臨床醫生各1名進行現場訪談。收集整理數據后,運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轄區25家預防接種人力資源配置現狀進行分析。結果:(1)該區25家預防接種門診共計202名預防接種從業人員,其中女性占85.1%,30-39歲者占46.5%,護士/護師占70.3%;兼職情況方面,94.5%的從業人員有兼任其他工作;學歷方面,本科學歷人員占65.8%;職稱方面以初級為主,占54.4%;滿意度方面,“認為工作量大”者占60.4%。(2)現場訪談發現該區接種門診普遍存在財政補貼不足、專職人員缺乏、公衛醫生短缺等情況。結論:該區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配置中存在結構不合理,缺乏專職人員和專業性人才,男女比例失衡等問題。
關鍵詞:預防接種;人力資源;疫苗;
隨著2019年12月31日《疫苗法》的正式實施,預防接種工作步入立法時代,這讓原本就在疫苗事件多發、自媒體高度發達、百姓維權意識增強的背景下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壓力更大。此時,如果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僅影響工作質量與效率,增加百姓不滿和投訴,也有發生疫苗接種事故的隱患。為此,杭州市富陽區疾控中心開展專題調查了解本區25家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現狀,為衛生行政部門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決策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我區25家預防接種門診從業人員(含專兼職),包括主管人員、接種人員、AEFI監測和冷鏈管理人員等進行普查。問卷采用我區疾控中心統一設計的《我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從業人員情況調查》。同時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轄區內按比例抽取3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0所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用現場訪談法對納入研究的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和臨床醫生各1名進行現場訪談。
1.2 調查內容
預防接種人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學歷、職稱、執業類型等,相關信息包括工作滿意度、接種門診日平均服務人次等;中心負責人和臨床醫生對預防接種的看法、態度和常見的工作難點。
1.3 資料來源
服務人口數來自2019年預防接種人口年報,疫苗接種針次數據來自我區自行開發的疫苗使用系統。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2份,回收202份,有效問卷202份,現場訪談13位單位負責人和13名臨床醫生。
1.4 統計分析
使用Epidata軟件雙錄入創建數據庫,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計數資料,用c2檢驗比較率或構成比的差異,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人員配置情況
我區下設24個鄉鎮(街道)2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其中街道6處,鄉鎮19處。2019年轄區常住人口數688 075,0歲組兒童數7 649人,全年共接種疫苗241 131劑次。截止2019年12月31日,我區城鄉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含兼職)共202名,其中城區人員68人、鄉鎮人員134人,專職從事預防接種的工作人員僅有11名,其中街道10人,鄉鎮1人,街道10人全部集中于富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2 人員構成情況
數據統計發現,轄區預防接種從業人員性別構成以女性為主,占85.1%,年齡構成以30-39歲組最多,占46.5%,專業構成以護理為主,占70.3%,學歷構成以本科為主,占65.8%,職稱構成以初級為主,占54.4%。
2.3 工作強度及滿意度情況
我區從事預防接種工作人員中94.5%兼職其他工作,主要以兼職1-2項工作為主,少部分兼職5項以上,工作強度非常大和較大共計占62.9%,工作滿意度調查因各種因素不滿意者占85.44%,其中以反映工作量大為主,調查對象對工作總體滿意僅占14.56%。
2.4 城鄉預防接種人員配置情況
將6處街道預防接種門診與19處鄉鎮預防接種門診人員配置情況進行比較發現:在性別(χ2=4.56,P<0.05)、年齡(χ2=9.56,P<0.05)、兼職情況(χ2=24.12,P<0.05)、工作強度(χ2=44.87,P<0.05)等方面,城鄉之間均有統計學差異。執業類別、學歷和職稱這三方面,城鄉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杭州市富陽區預防接種門診從業人員構成情況及工作強度 下載原表
[n(%)]
2.5 訪談結果
對13名接種單位負責人和13名臨床醫生的訪談結果顯示,所有負責人和臨床醫生一致認為預防接種工作很重要,但是難度越來越大,效益卻越來越差。8名負責人認為編制不夠,5人認為政府經費投入不足,5人認為醫共體的成立會弱化公共衛生工作包括預防接種工作,3人認為預防接種考核指標占額小,這些都削弱了預防接種工作在全單位的地位。13名臨床醫生中有10人認為預防接種崗位晉升機會和工資待遇略低于臨床醫生,8人認為領導對預防接種工作不夠重視,6人認為預防接種崗位工作量較大,尤其是接種日。
3 討論
3.1 我區從事預防接種相關工作配置不足,且專職人員十分欠缺
本次調查顯示,我區每萬服務人口配置接種人員數為2.9人,大大低于同省寧波市鄞州區[1]。全區25家接種門診僅11名專職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其中10人集中于城區一家接種單位,其余24家單位僅有1家設1名專職預防接種工作人員。23家單位的預防接種工作主管人員至少兼職了1-2項其他工作。預防接種主管人員負責日常接種工作安排、個案管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與處置、查漏補種、疫苗管理等等工作,還要兼職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工作,隨著兒童和成人的非免疫規劃疫苗品種逐漸真多,工作要求日益提高,預防接種工作量與日俱增,預防接種工作人員已不堪重負。超負荷的工作必然會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甚至發生接種差錯等嚴重后果,故增加預防接種專職人員迫在眉睫。調查發現城鄉預防接種工作強度差異有顯著性,城區認為工作強度非常大的比例遠遠高于鄉鎮。據統計,2019年全年我區25家接種門診共接種241 131劑疫苗,其中6家街道接種門診接種161 075劑次,完成了67%的工作量,而從業人員數量僅占34%,人均每個接種日接種人數(每半天為一個接種日)已大大超過浙江省建議工作量[2]。這與城鄉之間常住人口差異有關,也提醒我們亟需增加城區預防接種工作人員。
3.2 我區預防接種門診從業人員年齡構成合理,男性欠缺
調查發現,我區預防接種從業人員年齡以30-39歲組人數最多,性別以女性為主,這與絕大多數同類研究數據吻合[1,3,4,5]。30-49歲處于中年期,是事業的黃金時期,有經驗也有學習能力,是單位的骨干力量,有助于預防接種工作順利開展。20-29歲的年輕人雖缺乏經驗,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他們較強的學習能力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只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性別以女性為主的原因可能是:預防接種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疫苗接種,主要由女性為主的護理人員承擔,且預防接種工作主要的服務群體為兒童,女性更細致,更有耐心,也更有經驗,能更好地與服務對象溝通;另外從事預防接種工作薪資相對較低也阻礙了男性的加入。但男性冷靜果斷,在處理緊急情況時比女性更有優勢,因此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招募更多的男性投入預防接種相關工作。統計發現城鄉之間在年齡和性別構成上均有顯著性差異,城區整體年齡較大,女性更多,這可能是因為年紀較大和女性這兩類人群更愿意在離家較近的城區上班,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和男性則更能接受去較遠的鄉鎮上班。
3.3 我區預防接種門診從業人員專業性不夠,且存在學歷高職稱低的現象
調查發現,全區從事預防接鐘的從業人員中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僅26名,其中22名分布于19個鄉鎮接種門診,而承擔主要接種任務的6個城區接種門診僅4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平均1家單位不足1名,極其欠缺。這與江西省、重慶市、北京市等地的研究結果吻合[3,4,6,7,8],但落后于同省寧波市鄞州區[1]。預防接種工作不僅包括疫苗接種,同時還有疫苗管理、個案管理以及AEFI監測與調查處置等一系列公共衛生相關工作,需要專業人員來完成,1家預防接種門診應至少確保一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建議各單位在人員招聘時加大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比例。調查發現,我區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人員學歷普遍較高,以本科為主,但職稱卻以初、中級職稱為主,擁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僅占1.0%,總體職稱偏低,與學歷構成不相符。這可能因高學歷的年輕人多,故職稱偏低,且我區預防接種單位為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并非全額事業單位,單位盈利決定職工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驅使單位重醫療輕公衛,甚至認為公共衛生專業性不強,任何專業都可以替代,而公衛專業卻替代不了醫生和護士,所以他們在招人的時候偏向招醫療和護理專業,造成公衛專業人員短缺。同時在晉升方面也向臨床醫生傾斜,在高職稱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晉升機傾向臨床醫生,臨床醫生職稱高可以吸引更多老百姓就醫,從而提升單位效益。
3.4 我區預防接種門診從業人員滿意度不高
本次調查的202名接種人員中,僅14.56%的接種人員對目前接種門診的工作表示總體滿意。“認為工作量較大”的比例最大,占60.40%,其中城區接種門診工作人員“認為工作量較大”者占72.06%。另外,收入比其他崗位少、領導不夠重視、晉升機會小等因素都降低了工作滿意度,滿意度得分最低的是薪酬待遇和加班情況。相關研究較少,與張家港市調查結果基本一致[9]。
3.5 我區預防接種從業人員晉升難、待遇低
本次訪談發現,我區預防接種工作確實存在領導不夠重視情況,從而導致從業人員晉升難、待遇低以及工作積極性下降的情況。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預防接種工作從全國實施免疫規劃已40多年,雖然免疫規劃疫苗不斷在增加,但工作也逐步流程化常規化,給人一種按部就班的感覺;二是隨著社會進步,老百姓的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疫苗涉及的疾病越來越少,而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艾滋病成為了百姓關注和疾病預防的重點,公共衛生工作重點也發生了遷移;三是預防接種效益不如臨床,不僅收入上不如臨床,而且預防接種不能像臨床一樣因為療效為單位帶來口口相傳的品牌效益,從品牌創建上來說預防接種風險大于效益。
參考文獻
[1]昝碧晴寧波市鄞州區兒童與成人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6,36(6)-:716-718.
[2]戴秀蘭.浙江省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現況及配置標準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 2014,26(9):905-908.
[3]范肖肖.北京市昌平區2018年基層預防保健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20,36(4):9
[4]盧文艷.重慶市江北區預防接種人員和免疫規劃服務體系現狀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 2020,35(6):51-53.
[5]薛世貴.2019年福州市預防接種門]診服務能力現狀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 2020,26(8):614-616
[6]劉輝.2016年天津市河北區預防接種i ]診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2018,29(8):634-635、644.
[7]郭雪.2016年北京市懷柔區常規預防接種門診人力資源現況[J]首都公共衛生, 2019,13(2)-:97-99.
[8]周榮軍江西省預防接種門]診服務現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39(5):346-351.
[9]邵燕基層兒童預防接種工作人員滿意度調查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 2021,37(01):8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