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09:49:24分析《儒林外史》中飲食描寫的文學功能
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深度思想內涵的作品,吳敬梓借助飲食這個重要媒介表達了自己的情感態度,不僅表達了自己對于魏晉風度的高度贊揚和崇尚之情,也表達了自己...
2021-07-07 09:41:44 武俠電影《邪不壓正》視聽藝術的改編轉換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對此電影的研究,探求視聽語言是如何梳理與轉變原著的,在東方文化語境的基礎上,武俠小說的改編是否達到合理化。...
2021-07-07 09:32:53淺談網絡文學生產機制的經濟合理性
摘要:摘要: 對網絡文學生產領域的討論在學術體制內一直得到重視,如何將實踐與理論研究相連接是當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這一生產領域的治理,需要著眼于個體與社會...
2021-07-07 09:24:10《愛德華三世》中對騎士制度、騎士精神的懷舊熱情
摘要:歷史劇《愛德華三世》的敘事主要包括英格蘭(愛德華三世)對蘇格蘭戰爭與英格蘭(愛德華三世以及黑王子愛德華)對法戰爭,和一個想象的騎士愛情故事(愛德華三世...
2021-06-22 14:37:35馬克·吐溫與魯迅關于地方文學和鄉土文學的寫作手法比較
摘要:本文將以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第三十一章與魯迅的《故鄉》為例,來對比地方色彩文學與鄉土文學產生的社會背景、作者的寫作手法以及作品傳達的內...
2021-06-22 14:31:03《哀江南賦》對六朝文學思想內容的承傳
摘要:在《哀江南賦》的行文中,可以看到六朝文學慣常體察的民情與民生,六朝文學基于生活關心弱者,給予《哀江南賦》在創作中,以最為貼近的方式書寫包括自身在內的亡...
2021-06-22 14:24:29電影《金陵十三釵》對原著情節的改編藝術研究
摘要:《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改編是成功的,影片的主題雖然偏重于人性救贖,但還是保留了對主要的事件和人物的設置,并且在原著的基礎上創新,加入了導演對這部作品的...
2021-06-22 14:17:31徐州琴書曲唱與民歌在藝術表現層面的異同之處
摘要:本文以徐州琴書曲唱與民歌之間的關系作為切入視角,主要探析了徐州琴書曲唱音樂基于民歌創作演繹的兩種形態,并著重分析了兩者在藝術表現層面的異同之處。...
2021-04-20 15:08:11社會轉型時代我國鄉土文學的變與不變
摘要:鄉土文學是現代啟蒙主義價值觀的產物,所以對農業文明難免有居高臨下或烏托邦式的判斷和想象,因此鄉土文學的思想史意義是一個很意味深長的研究領域。...
2021-04-20 15:03:22文學終結理論下科幻文學存在的意義
摘要:康德面對大自然時產生的數學和動力學的崇高感轉變成我們面對持續不斷的創新和改變世界的能力時體現出的后人類式崇高感,并經由科幻小說這一載體再次彰顯崇高美學...
2021-04-02 14:52:16張愛玲作品中母愛缺失的原因、表現及復雜人性
摘要:在張愛玲筆下,卻毫無留情地打破了籠罩在母親頭上的各種神圣光環。她以犀利的語言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母親形象,她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在缺少母愛的家庭環境中...
2021-04-02 14:45:24沈從文和梁實秋基于人性論的不同文學批評
摘要:雖然梁實秋和沈從文在人性論上有不同的見解,但是他們都認為文學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主要還是因為文學由人性產生,文學是人們流露人性的表現,文學和人性之間難以...
2020-07-16 14:14:14袁枚對古文文體的認知探析
摘要:性理之辯、經史考證、八大家古文等一直被文人視為雅事,而袁枚認為這些因素一旦進入古文便很粗俗,無雅可談,優孟衣冠的模擬、不求文法、缺乏氣勢也被袁枚視為茍且的...
2020-07-16 14:07:13唐宋文人與羅浮山的聯系探討
摘要:羅浮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名列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在唐宋時期逐漸成為粵地的地理象征和文化符號,吸引眾多文人前來游賞,并留下許多詩詞作品。...
2019-07-31 10:50:43論格非小說中的“題辭”
摘要:這種作為副文本的“題辭”一般出現在書籍的扉頁上或者文章的標題下面, 可分為作者自己題寫的文字, 如獻詞、自題語, 或者是引用別人的文字, 如經典名句、詩歌...
2019-07-31 10:42:41“錦鯉”一詞的舊詞新用
摘要:通過檢索語料發現人們在使用“錦鯉”時, 一方面表現了“錦鯉”的網絡新用法, 即作為“好運”的代名詞, 另一方面也能體現“錦鯉”的本義, 即身上有彩色花紋的...
2019-07-02 14:15:38論轉義修辭中審美與認知的變奏
摘要:轉義修辭在審美沖動中進行著話語制造活動, 在形而上學話語體系中這是美飾同時也是迷惑和欺騙, 因為審美容易干擾認知;而從另一方面即生成的角度看, 話語總是在...
2019-07-02 14:00:15納蘭詞在清代傳播情況和接受情況探討
摘要:通過整理清代刊刻的有關納蘭詞的總集和選本等資料可知, 納蘭詞在清代的傳播經歷了三個時期。本文主要是從清代刊印的納蘭詞的總集和選本入手, 窺探納蘭詞在清代...
2019-06-18 14:12:33《長恨歌》中的多重意蘊及其表現手法
摘要:《長恨歌》運用了獨特的表現手法, 運用多重意蘊, 通過對歷史的沉思, 總結了個人的悲喜劇無論是君王還是普通百姓, 都是與國家的命運分不開的;以浪漫的形象寄...
2019-06-18 14:08:51丁墨懸愛小說中的現實啟示
摘要:丁墨的懸愛小說充分演繹了當代網絡小說“言情+X”的模式, 在言情中融入懸疑、推理, 既豐富了言情小說的生命力也在案件的發生與解決中融入了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
2019-06-06 11:26:22語音認知學角度下《悲慘世界》中的隱喻因素分析
摘要:雨果的《悲慘世界》是一部偉大的反映現實和人性真善美丑的文學作品, 戰爭、哲學、宗教以及文學內容都囊括其中。研究他的作品的學者更是不計其數, 本文試圖從語...
將微信二維碼保存到相冊
打開微信掃一掃從相冊識別
1.點擊下面按鈕復制QQ號
896724837
2.打開QQ→添加好友/群
粘貼QQ號,加我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