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在立德樹人視角下進行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的價值研究分析。方法 選取醫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收實習生127人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拋硬幣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育方法,研究組立德樹人視角下開展醫德醫風教育。比較兩組學生成績考核結果、互評成績差異,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緊急應變能力及溝通能力各項分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互評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日常醫德行為分值也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為92.0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度64.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立德樹人視角下醫德醫風教育較傳統教育方式可顯著提升教學成效,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可顯著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醫德行為,且滿意度更高,對思政教育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ing the valu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de Shuren. Methods 127 intern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coin toss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differences of result examination and mutual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n the teach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assessment scores of inter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includ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clinical practice and operation skills,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scores of mutual evaluation of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attitude and daily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06%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4.0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cultiv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medical ethics behavior, and has a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t has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全國高校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8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并充分貫徹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旨在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要任務就是弄清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這一根源問題[1]。我國傳統教育倫理理念認為,立德是樹人的首要前提,先立德,后樹人。從“立德”之醫德維度來闡述,醫務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職業操守即為醫德,這也是每個醫學生的必修課[2]。醫德教育指對在校醫學生開展針對性、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醫學理論、原則和規范等相關教育,旨在通過醫德教育將醫德相關知識內化為學生對醫德的認知、意志、信念及行為習慣,最終轉化為良好的醫德品質[3,4]。當今醫療衛生行業在不良思潮的沖擊下,出現了醫德滑坡現象,不僅激化了醫患沖突,同時醫療糾紛事件發生頻率也逐年攀升,醫德醫風問題儼然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5]。本文以立德樹人視角下對醫德醫風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價值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年接收實習生127人作為研究對象,大專生71人,中專生56人,男生18人,女生109人,年齡17~22歲。通過拋硬幣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有8人,女性有56人,年齡區間在17~21歲,平均年齡為(18.61±1.17)歲;研究組中,男性有10人,女性有53人,年齡區間在18~22歲,平均年齡為(19.57±1.01)歲;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醫德教育,以儒家的“仁愛”思想為核心價值要素,以“義為利本”為主要義利觀,要求醫者以患者利益為重,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不做損害患者利益的事情。研究組在立德樹人視角下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立德樹人分為“立德”與“樹人”兩個方面,強調人才培養的長期性以及對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①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認清學生處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注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情況,設計特定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措施,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除以上要求之外,還需加強生命倫理道和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素質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應將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和高等教育教學體系充分融合并轉化,培養具有博愛情懷和高尚醫德的高素質人才。在常規的課程設置中,增加開設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心理學及醫患溝通學等課程,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其醫患溝通能力,正確處理醫患關系。②管理服務中立德樹人。思政工作與黨建工作關系密切,基層黨組織應切實落實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包括教學、管理、科研、服務等各個方面。在生活方面,可構建實習生生活輔助平臺、醫學實習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平臺;學習方面,可積極組建學習興趣小組或師生之間的輔導互動平臺;工作方面,可建構職業生涯規劃平臺。③人文環境建設中立德樹人。加強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豐富院內實習生文化醫學生校園文化。帶教導師應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主題文化活動,鼓勵其積極組織和申報社會實踐。針對現代醫學實習生的特點,可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方法創新,全方位多渠道立德樹人。
1.3 觀察指標
1.3.1 成績考核
由教研室和帶教老師共同進行評價打分,驗收教學成效。教學成效包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考核、緊急應變能力及溝通能力四項指標評測,每項0~100分,得分越高,學習成效越好。
1.3.2 實習生互評
以匿名的形式,由同組實習生互相進行評分,內容包括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日常醫德行為,每項總分均為100分。
1.3.3 滿意度調查
自行制定教學情況調查表,調查項目包括教學情況、專業程度、耐心程度、責任意識,每項25分,共100分。高于90分為滿意,70~89之間為較為滿意,低于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為滿意)/n×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示為x?±s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率,組間行 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習生教學成效比較
研究組實習生的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緊急應變能力及溝通能力各項分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醫德教學成效對比(x?±s,分)

2.2 兩組實習生互評成績比較
研究組實習生互評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日常醫德行為分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自評成績對比(x?±s,分)

2.3 兩組實習生教學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為92.0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度64.06%,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生教學滿意度對比n(%)

3 討論
3.1 醫德教育的意義
醫學德育是為了培養具有仁心仁術的醫護人員,他們的醫德醫風和任務素養將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和就醫體驗造成直接的影響。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推進實習醫院增強醫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醫學專業人才,更是順應新時代的人民追求,是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學事業的關鍵環節[6]。
3.2 醫德教育現狀
立德樹人不僅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更是一個時代的主題[7]。立德樹人的前提是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正確的德育教育方法來指引人、塑造人并發展人,協助學生塑造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其成為一個能夠真正服務社會和人民的人[8,9,10],F階段,隨著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發展的不一致導致的疾病譜變化與醫學模式發展的不均衡現狀,對當前的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存在一大部分的實習醫院對于醫德教育的重視度不高,僅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德育課程,并未將其充分貫穿于整個醫學教育的系統體系當中,導致個別醫學院醫德教育有效性低下[11]。除此之外,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深入探索,對醫學生的專業知識要求也隨之提升,教師為了盡可能傳授更多的專業知識而忽略了醫德教育與專業教學之間的內在關聯,疏于關注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專業思想教育,進而導致醫德教育存在感極低,形同虛設。與此同時,多數醫學院校評價醫德教育教學成效時,僅納入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如思想道德修養、醫學倫理學及法律基礎等筆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未將學生平日常的道德認知、情感、行為及實習過程中的醫德醫風表現納入評價體系,忽視了日常醫德行為的規范,無法真正起到醫德教育的目的[12]。由此可見,開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指導思想的思政教育勢在必行。
3.3 立德樹人意義
立德樹人理念于醫學院學生的醫德教育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醫學本質決定。醫學是“人學”,不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涉及倫理道德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指導理念,可充分展現兩者的有機統一。②有利于實現醫學教育目的。傳統醫學教育的“工具盒”、“功利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醫學教育本該用的人文關懷。立德樹人理念與“博學至精,明德至善”的醫學教育目標相輔相成,互相契合,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醫學教育工作,可推動醫學教育目的的實現進程。③“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推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眾對于健康的追求與日俱增,從客觀角度來看,這是提升醫療隊伍總體素質水平提出的挑戰,若醫德缺失,則會加劇醫患沖突,不利于推進“健康中國”的戰略,換言之,若醫療隊伍醫術精湛且醫德高尚,“健康中國”的實現也就指日可待[13,14,15,16]。
本研究中通過對127名醫學生開展不同方式的思政教育,結果顯示, 研究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緊急應變能力及溝通能力各項分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互評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及日常醫德行為分值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研究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為92.06%顯著高于對照組滿意度64.06%,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均表明,立德樹人視角下的醫德醫風教育可有效提高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可充分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融會貫通。對比傳統的教育模式,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醫德醫風教育可顯著提升學生面對緊急事宜的應對能力、處理醫患關系的溝通能力,對其日常醫德行為的養成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此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教育模式也獲得了學生的好評,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視角下醫德醫風教育較傳統教育方式可顯著提升教學成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操作技能掌握程度,還可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并改善其醫德行為,在未來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當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強.虛擬學習社區環境下本科護生醫德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 .護理研究,2020,34(12):2234-2237.
[2]張健,黃華興,陳城新時代背景下醫學生全程醫德教育的途徑[J].醫學與社會, 2019,32(6):127-130.
[3]張立方.傳統醫德在當代醫德教育中的價值啟示及實現路徑[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32(4):520-524,530.
[4]劉思彤,孔令杉,趙楠,等.中國傳統醫德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32(12):1599-1602.
[5]黃俊興高考命題落實立德樹人價值引領的現實意義和實現路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60-167.
[6]楊萍新時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樹人“醫德教育模式創新性構建方法研究[].衛生職業教育, 2020,38(22):27-28.
[7]劉璇,郭玉宇.“立德樹人"視域下醫學生的醫德教育[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2):159-162.
[8]張濤.時代新人視域下高校立德樹人的內生邏輯及其實踐要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82-84.
[9]陳皓,張珊.立德樹人視域下的醫學倫理學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32(11):1447-1450.
[10]鐫,李亞軍,張雪玲,等.仁學思想在醫學生醫德教育中的運用:以陜西中醫藥大學為例[J]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8,31(5):650-653.
[11]王慧新時代立德樹人視域下青少年體育價值觀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20,40(1):56-58.
[12]宋靜,楊帆,胡春平醫學生醫德文化建設長效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9,(13):79-80.
[13]肖慧欣,游小留醫德戲劇式教學方式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20 40(2):92-96.
[14]袁銀傳,史素花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0(7):37-41.
[15]彬彬,孔凡哲立德樹人視域下教師“四個引路人”的實踐路徑探析[J]教育導刊(上半月),2020(5):5-11.
[16]俞水香,夏依旦艾山立德樹人基本導向下新疆某醫學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J].醫學與社會, 2016,29(1):53-55.